10月26日,第七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首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3家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千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
论坛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在全国上下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举办,旨在进一步发挥“三农”智库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宣传阐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经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邵峰,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兴泉等“三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分设“千万工程”与乡村产业发展、“千万工程”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与乡村治理、“千万工程”与乡村改革四个分论坛。大家围绕乡村产业、生态建设、治理与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分享,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与会专家们认为,未来,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深化改革,还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注重人才的引领和政策的支持,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更大突破。
依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已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千万工程”研究院,聚焦“千万工程”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重点打造文理交融、学科交叉的开放性科研学术平台,将着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中抓机遇、拓空间、聚资源,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高质量书写“千万工程”的“后半篇文章”。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3227968f4954c36b9c5e340ddfc612d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