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
会上,由浙江农林大学牵头,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开展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项目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并通过了《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章程》。
联盟将通过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广泛合作、深度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标准建设,联合开展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使用、发展、激励等机制探索,强化农科教协同,提升定向农科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基层服务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联盟成立后,将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互动交流平台搭建和总结经验宣传推广等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的四大任务。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并对定向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殷切希望。与会专家们认为,发起成立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必将进一步推动农科定向培养院校、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凝聚行业院校的力量和智慧,持续推动定向生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政策合力,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率先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的“定向农科生”培养,实行“入学有编、毕业有岗、学费全免”培养机制,通过精准培养,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0多年来,该校定向农科生培养项目已涵盖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招生分数最高分为668分、669分。毕业生实现就业率、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三个100%。毕业五年后60%以上的毕业生成长单位中层和技术骨干,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http://kjb.zjol.com.cn/html/2024-11/26/content_2858132.htm?div=-1 《科技金融时报》: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