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官方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科技金融时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科技服务助推四川兴文竹产业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 2024-12-13】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率竹子研究院、园林设计院的党员科技人员再次来到四川省宜宾市,深化市校合作,签订党建联建合作协议。

宜宾市竹资源富集、竹景观秀美、竹文化深厚,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受制于产业基础弱、基础设施差、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宜宾市竹林效益、竹农收益并不高。怎样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转变?宜宾市邀请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全面合作。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与四川省宜宾市签订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一支由资深专家带领、一二三产协同的竹子团队,开启了服务宜宾竹产业的新征程。宜宾市兴文县,就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服务的重点县。

在兴文县,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根据当地竹资源特点,重点选择了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的方竹、楠竹、巨黄竹等优良竹种进行高效经营示范推广。在政府的支持下,竹子团队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在仙峰苗族乡建立方竹基地连片面积2万亩,在僰王山镇建设楠竹基地连片面积3万亩,推广“笋用林高效经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技术”成果,应用相关技术后,基地笋用竹良种率达到100%,竹笋产量增长4倍。

为提升当地竹农的竹林经营、笋竹加工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浙江农林大学竹子专家还开设培训班,对兴文县党群干部、农技人员、林业经营主体、加工企业及广大竹农开展竹林经营技术、竹食品规范化等无偿公益培训,每年培训场次在10场以上,培训人次达到500人以上。

兴文县莲花镇长岭村9组竹农常叙林,因需在家照顾智障妻子不能外出务工,仅靠传统的种养殖维持生计。2019年开始,其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发展巨黄竹种苗,35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巨黄竹。2020年开始,他每年可产竹苗10万余株,纯收入超过30万元。

兴文县林竹局工作人员介绍,科技的赋能、竹产业的发展,多渠道带动了兴文竹农增收致富。如今,竹子团队在兴文建设的方竹高效经营基地,笋产量达到1200斤/亩,亩产值达到7000元,基地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地笋竹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每年就近招聘长期工200余人,短期工3000余人,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支付工资,竹农通过务工收入增收 840万元。

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助力下,兴文县竹产业三产联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目前当地已有规模化经营主体58家、经营面积14.1万亩。5年间,兴文县新造竹林15万亩,县内竹林面积达到了52万亩,竹林生态功能得到维护,培育全国唯一的杂交竹良种“兴文巨黄竹”,获评“中国四季鲜笋之乡”“中国巨黄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还发挥“竹笋锁鲜工艺技术”等专利技术的作用,指导浙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开发出了清水笋、风味手剥笋、笋酱等20多个新产品;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四川竹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兴文建设了万吨竹原纤维清洁化生产线,年产竹纤维6000吨、竹原纤维垫芯5000吨,年消耗竹材3.3万吨,带动了当地竹材销售。

与此同时,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还为兴文僰王山一带打造了融合景观线、文化线、科普线和生态线四线合一的竹林风景线,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游览之地。僰王山竹林风景线建成后,2023年春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11967人次,给当地农户带来240万元的生态旅游收入。

如今,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兴文县竹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建成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推广销售酒店、餐饮、竹家居、竹文创等四大系列竹制品1万余种。当地同步配套线上商城,打造“兴文竹品”区域公共品牌,立足“买全国,卖全球”,2023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800万元,开启了兴文竹农依靠科技赋能,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http://kjb.zjol.com.cn/html/2024-12/13/content_2858907.htm?div=-1 《科技金融时报》:2024.12.13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