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高效栽培、竹制品深加工、竹文化旅游开发……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力量正为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竹农插上致富的翅膀,绘就出一幅绿色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工作者再度深入兴文县,围绕竹产业领域的专家工作站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深入探讨,助力兴文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自2018年起,浙江农林大学组成了长期从事竹子技术研发转化并具有丰富服务地方经验的竹产业专家团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全竹特色产业链,助力兴文县竹产业全面振兴,把科研论文写在助力当地竹农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上。
四川省宜宾市竹资源富集、竹景观秀美、竹文化深厚,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与四川省宜宾市签订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一支由资深专家带领、一二三产协同的竹子团队,开启了服务宜宾竹产业的新征程。宜宾市兴文县,就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服务的重点县。
初到兴文,竹子团队针对当地资源特点及产业基础开展了深入调研,把脉兴文竹产业发展症结。兴文竹资源丰富,但缺乏经营管理,几乎无笋竹精深加工企业,“竹文旅”还没有真正起步,整体处于“一产粗放、二产初级、三产初现”的产业发展阶段。结合当地的市场特点,竹子团队为兴文县制定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策略,组建了竹林培育、竹食品加工、竹材加工、竹文旅四支技术团队,全力打造兴文全竹特色产业链。
团队根据当地竹资源特点,重点选择了竹笋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的方竹、楠竹、巨黄竹等优良竹种进行高效经营示范推广。在当地支持下,竹子团队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推广“笋用林高效经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技术”成果,改良后,笋用竹良种率达到100%,竹笋产量增长4倍。
为提升当地竹农的竹林经营、笋竹加工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浙江农林大学竹子专家还开设培训班,公益无偿对兴文县党群干部、农技人员、林业经营主体、加工企业及广大竹农开展竹林经营技术、竹食品规范化等培训,每年培训场次在10场以上,培训人次达到500人以上。
科技的赋能、竹产业的发展,多渠道带动了兴文竹农增收致富。如今,竹子团队在兴文建设的方竹高效经营基地,笋产量达到1200斤/亩,亩产值达到7000元,基地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当地已有规模化经营主体58家、经营面积14.1万亩。
5年间,兴文县新造竹林15万亩,县内竹林面积达到了52万亩,竹林生态功能得到维护。培育全国唯一的杂交竹良种“兴文巨黄竹”,获评“中国四季鲜笋之乡”“中国巨黄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
为帮助当地助农增收,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发挥“竹笋锁鲜工艺技术”等专利技术的作用,开发出清水笋、风味手剥笋、笋酱等20多个新产品;同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在兴文建设了万吨竹原纤维清洁化生产线,年产竹纤维6000吨,竹原纤维垫芯5000吨,年消耗竹材3.3万吨,带动了当地竹材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还在调研的基础上为兴文僰王山一带打造了融合景观线、文化线、科普线和生态线四线合一的竹林风景线,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游览之地。风景线建成后,2023年春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11967人次,给当地农户带来240万元的生态旅游收入。
如今,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兴文县竹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建成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推广销售酒店、餐饮、竹家居、竹文创等4大系列竹制品1万余种。同步配套线上商城,打造“兴文竹品”区域公共品牌,立足“买全国,卖全球”,2023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800万元,开启了兴文竹农依靠科技赋能,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7a814c7e64a44cdab04cfe684be3caf4 《光明日报》: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