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半岛网页版,半岛(中国)官方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丽水日报》: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发布日期: 2005-03-11】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丽水日报》三月四日头版刊发了报道他事迹的文章《根扎在“林”中》,现全文转载。

41岁的廖永平,20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1岁的廖永平从浙江林学院毕业时,学校要他留校工作,但当科技人才奇缺的云和县要他回乡时,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家乡。

廖永平在林业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家乡的“林”中。

廖永平现在虽然是云和县林业局局长,但他的同胞兄弟多次劝他:“永平,你搞林业常年在野外爬山,收入也不高,还不如到我们厂里来帮忙,收入也高一些。”廖永平却说:“我有我的理想和事业!”谢绝了已经成为当地“玩具大王”的兄弟。

一心建示范基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云和掀起了开发农业的热潮,开发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但由于开发和管理粗放,不少基地处于低效益状态。

廖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2年,他在舒适的办公室坐不住了。根据市场信息,他自筹资金,到沙溪贵溪村承包了36亩山地,进行了早园竹引种试验。获得成功后,他会同技术干部向苍凉的荒山进军,开发农林科技样板基地。从笋竹林、板栗林、胡柚林、油茶林到“玩具”林,他带领科技人员精心指导,带动农民开发山地,全县的农林开发基地逐渐呈现出林茂果盛的新景象。

随后,廖永平带领一班人,先后完成了国家一、二期油茶低改工程,全县改造面积达2.5万亩,亩产油量由0.8公斤增加到3.5公斤;建立规溪亭林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石塘镇建成1万亩板栗园区;通过探索并推广“玩具”林造林和联合封山模式,全县营造“玩具”林5万亩,每年保持封山育林40多万亩;开展竹园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研究,全县改造笋竹两用林3.5万亩,课题获省市星火奖、科技进步奖。

1996年,云和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的若干规定》,这让廖永平万分兴奋,更坚定了创建农林科技示范基地的信心。

1997年冬,云和县林业局、农办、财政局等11个部门以股份制形式,联合在重河湾开发了千亩水果示范基地,建立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决定实行承包经营。承包合同规定,园区基地的开发经费由投资方支付,园区生产经营期的一切费用由承包方支出。许多人认为,农业开发周期长,承包基地有很大的风险,廖永平却认定,这是锻炼和检验自己能力的最佳载体和最好时机。于是,他带领4位科技人员,承包了这片果园。经过3年的艰苦耕耘,一个现代化农林示范园区终于展现在众人面前。

一心破解技术难题

承包千亩果园后,廖永平和他的同伴为在这张“白纸”上怎样着笔感到担忧。偌大的一个果园,定什么品种、如何管理、用什么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考验着廖永平。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廖永平决定在示范基地上引种栽培美国加州李。

然而事情并没有廖永平预想的顺利。第一批种下的90亩加州李,不久就出现病害,而且是多病并发,有疑难的紫纹羽病、缺素症、根瘤病,也有被称为绝症的细菌性穿孔病。廖永平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加州李不宜在我国南方大面积引种,这时的廖永平真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但廖永平没有放弃,他和伙伴们夜以继日地观察和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综合防治措施,使这些加州李“死而复生”,推翻了专家的“权威论断”。2000年,加州李在重河湾结出果子,并于当年获得全省金奖,一举打入上海、杭州、温州等市场,供不应求,云和也成了全国最大的美国加州李种植基地。

加州李虽俏,但太娇气,不易推广到千家万户。廖永平开始重新审视园区的发展主线。他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梨的品种繁多,但优良品种不多。而云和雪梨历史悠久,曾是浙江省三大名梨之一,只可惜缺乏科学引导等原因,成为难得一见的稀有之物,“选新品种树老牌子”一定有前途。

“种雪梨!”廖永平一旦决定,就迅速和伙伴们一起引进国内外50多个梨品种,对云和雪梨从改变树形到花芽嫁接,进行全面改造。廖永平和伙伴们创造了当年移植当年嫁接当年结果的奇迹。2000年,重河湾果园选送的新一代云和雪梨喜获全省精品水果一等奖,果园也被评为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连续攻克两道旁人看来不可能攻克的难关,廖永平树立了信心。从2001年开始,只用了3年,他就引进国内外梨、李、桃等10个系列250多个优质水果品种,选育出11个适合浙南地区主栽的果树系列品种和梯队品种,年培育雪梨苗20多万株,并以科技入股的形式,在沙溪长田再建一个500亩云和雪梨示范基地,浙西南果树良种繁育中心在云和初露端倪。

一心助农民致富

每当果园基地里的水果成熟时,廖永平便邀请周边农民上山品果,以便推广,还举行别开生面的现场技术交流会。在现场,农民们被新一代味美质好的云和雪梨所吸引,纷纷对雪梨开发种植产生了兴趣。目前,云和全县已建成云和雪梨和黑李基地2万多亩。

2002年,廖永平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和乡镇林技员,在雪梨开发重点乡镇建立了14个示范果园和50个示范户,并制订了云和雪梨和云和黑李地方标准,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新品种、新技术给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云坛乡霞烧桥村农民金后林,2001年春开发了30亩云和雪梨,2003年开始初产,2004年产量达到1.83万公斤,销售收入4.8万元。云坛乡沈岸村农民叶忠友,2002年春种植云和雪梨40亩,2004年投产,产量达1万公斤,销售收入3万元。

“有了产量,不一定就有市场。要让种梨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必须做好‘卖’的文章。”廖永平开始探索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体系。

2002年,他发动林业干部职工个人入股投资108万元,建立了集果品收购、保鲜、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云和县仙宫果业有限公司。收购果品,加工保鲜、分级包装,打品牌、跑销售、占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就建成了近4000平方米的仓储加工基地、1800立方米的果品保鲜库,购置了选果机等设备,并在广州、上海、深圳、福州等地建立了营销网点。云和雪梨、云和黑李也因此在各类农博会和展销会上夺得了10个金奖,双获“中华名果”桂冠,果品畅销沿海各大中城市。

廖永平还对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索。他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第一次成本分配和销售后利润再分配的“二次分配”机制,解决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利益分配的难题,使三者在市场浪潮中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如今,公司联接农户已达200余户,已成为丽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培育型林业龙头企业。

廖永平每次下乡,都要到农民的基地看看。他一年到头都在爬山越岭,穿不了好衣服、好鞋子。一双新皮鞋,没过多久,鞋头上的皮就磨白了。百姓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不求也到。

石塘镇果树种植户李军利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一身债,意志消沉。廖永平听说后,主动找上门,提出要帮助他。李军利不相信廖永平的话,问廖永平:“你帮我要多少钱?”廖永平说:“我不要你一分钱。”从此,廖永平一有时间就教李军利在果树种植上如何选种、栽植、修剪、施肥、管理等。两年后,李军利种的30亩板栗成熟了,当年收入就有5万多元,家庭摆脱了贫困,开始走上致富路。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