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高高的项振华,有着在城市男孩中不多见的黝黑皮肤。健康的肤色,是几年的志愿者服务带给他的回赠,面前的他,就像一颗昂扬而挺拔的树。
2002年,高考一结束,空闲下来的项振华一看见杭州市志愿者志愿者协会的招募信息,就赶紧报了名。当时,西湖南线刚刚完成,政府需要大批的义务导游。酷热八月,项振华在烈日下接受培训,而后当起了假日旅游服务队的义务导游,而且一当当到现在。今年下来,无论“五一”、暑假还是国庆等节假日,项振华从没在家里休息过。每次有任务,家住拱北小区的项振华五点多就得起床。与小组成员回合,赶往分配值班的景点,每次都要花上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趁游人还未到来,项振华得将景点附近道路的公交情况、景点概况、公厕情况了解清楚,再将当日的天气预报、杭州花讯等讯息在小黑板上抄写好。向游客发放免费地图、介绍景点、帮忙找走散的亲人、指点道路等等,都是项振华要干的活。一整天,甚至很多天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譬如“厕所在哪里”等,这没有让项振华感到厌倦,反而让他视之为锻炼耐心、驱赶浮躁心态的良机。在他看来,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哪怕答上上百遍,只要对游客有用,他都不厌其烦,让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慢慢地,在景点中,“有困难找志愿者”也成为人们的口头语。经常有外地及国外游客再次来杭州时,一见那些红帽、红马甲们就老远竖起了大拇指,这让同样戴着红帽的项振华感到由衷的欣慰。
“来,像我这样拍拍手……来,像这样,再来一遍,非常好”,说着这些话语的时候,项振华正耐心地扶着一位形容枯瘦、步履蹒跚的老人。这位敬老院的脑瘫患者,正和其他几位有同样症状的老人一样,被项振华一遍遍耐心地教拍手,帮活动关节,扶着在院里慢慢地逛了一圈又一圈。老人们的笑容出现在脸上,像花开在心里。“以往我们探望敬老院老人和五保户就是买点东西送去,现在我们还会精心准备一些节目,给那些寂寞的老人一些精神享受。我们同他们谈心交流,听他们回忆过去,慢慢取得他们的信任。如今每次我们去,他们就像过节一样开心。”项振华介绍道。在临安青山镇敬老院,他最近刚认了个奶奶。对他而言,这位90多岁的老裁缝和他已经去世的奶奶一样可亲。他还告诉记者,最近他从临安市民政局拿到临安市各敬老院的资料,将带领学院志愿者队伍将爱心撒向临安市的每一个有老人的角落。他还将组织志愿者同时学习手语和专业护理,更好更专业地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
都说志愿者是拿爱心浪费时间,做一些对自己而言毫无作用的事情。甚至有人会对项振华说:“你图什么呀?一分钱不赚,还倒贴手机费、车费的,有这时间精力去学点东西或挣钱多好。”3年来,项振华就是在这样的评价声中注册成为了杭州市志愿者、中国志愿者和浙江林学院志愿者,先后担任了假日旅游服务队南线导游负责人、杭州市法律服务志愿队大学生志愿队队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团委实践部部长(负责学院的志愿者活动开展)等,还在杭州志愿服务网bbs.hzva.org担任相应版块的版主,负责招募和组织志愿者的相关活动,同时参加其他版块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如工地义工、献血和环保服务等,积极参加杭州市西博会、临安森博会的服务……
“像我,就是在志愿者服务中真正磨砺成长起来的。”在项振华看来,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人服务的志愿者才是最好的志愿者。这样,学法学专业的项振华就用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青少年答疑解惑,为他人提供法律援助。去年11月,几乎每周六,项振华都和一名专业律师一起接听求助热线。
对他来说,这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他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律师一起讨论实际案例的绝好学习机会。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项振华认识社会也锻炼自己的能力。项振华告诉记者,招募法律服务志愿者时,作为联络员的他的成熟老到的组织能力,黝黑而略显成熟的面庞曾让已经工作几年的专业律师问他“你工作几年了吧?”
为了更好地延续学院的志愿者工作,项振华主动地从学院志愿者负责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虽然不负责了,但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工作后是,一辈子都是。”项振华说,“只是当初有这么一个机会去参加了,后来就喜欢上就欲罢不能了。参加志愿者活动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让我感动,有小学生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的,还有86岁的退休教师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大家心头都有个朴素的信念——用实际行动点燃人们心头良知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