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林学院有关部门又开始进行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和贫困生情况摸底。原以为会有许多家庭并不是非常贫困的学生也会来申报,然而令很多老师想不到的是,今年许多明明可以申报贫困生的学生却不愿意成为在学校里“注册”的贫困生。
在做贫困生情况调查前,学校有关部门了解到,如今不少学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勤工俭学等方面获得优先考虑,即使不是贫困生也会申请贫困生。不少学校贫困生比例不到10%,但是申报上来的结果却达到20%,甚至更高。因此在学校开展贫困生情况申报以前,为杜绝这一现象发生,学校还制定了确定贫困生的严格的审核程序。然而让学校想不到的是,调查过程中,学校认为比较贫困的一些学生却没有申报贫困生,申报的数量远远没有学校有关部门预想的多。
往年家庭比较困难的大三学生小英,学院以为她这次肯定又要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了,因为按照学校的资料,她的家在湖南西部山区,从她家到有车子坐的地方就要4个小时,前几年的学费都是靠贷款和学校减免解决的。但是这个学期,她却自己到学校要求取消她的贫困生资格。“我家经济情况今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已经可以支付我的学费,如果自己平时再做个家教、节约点,相信自己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学校能资助的学生名额是有限的,减免了我的学费,其他贫困生可能就不行了。我希望学校能帮助更多的人完成学业。即使我们暂时在经济上贫困,我们在心理上绝对不能贫困。”
当笔者问及会不会有部分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申报贫困生,许多同学都坚决地说“不会!”“因为是不是贫困生同学们接触久了都会知道,如果说你手里有手机,用的是电脑,听的是最新款式的MP3,那你肯定就不是贫困生。”“学校设立贫困生基金,设立助学金,腾出勤工俭学岗位、接受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本身就是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辜负学校的信任。这是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良心,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诚信。”
据了解,近两年来,在课堂上、学生公寓中、校园里,浙江林学院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识宣传。目前,该校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相信学生、学生关心学校的好风气。
《中国教育报》2004.10.15 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