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星期日 晴
来到大港头,接受热情好客的主人们的款待,接受了青山绿水的问候,我不自觉地淡忘了沿途的劳累和酷暑的侵袭,也渐渐地快乐着这里的快乐,忧虑着这里的忧虑。
古老而青春焕发的大港头,每一处都很容易感觉到她独特的年龄,无需收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证据,仅从老百姓的生活中就能体味到那历经沧桑的韵味,那让人倍感亲切的气息,忘了时间,忘了距离,忘了你我,一切都那么流畅,一切都那么自然。
古老的樟树、古老的凉亭、古老的渡口,青山碧水、一抹斜阳、渔舟唱晚……
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沉淀,谁与诉说?
(刘月英)
7月16日 星期二 阴有雨
今天,一向盛气凛然的骄阳敛起她的光芒,久晴的七月终于下起了雨,一阵雷雨过后,凉风习习,经过涤荡的大港头愈发显得清秀和富有生机。
来到瓯江边上,古老的渡口、历经百年的双荫亭、垂垂如盖的古樟,与巍巍青山、一江碧水,交织成一幅水乳交融的美妙画图,令我陶醉不已。
踏上渡船,船老大摇橹摆桨,碧水荡起层层涟漪,不一会儿,就到了对岸。在蒙蒙细雨中,我们经过半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通济堰。通济堰位于与大港头镇仅一江之隔的碧湖镇堰头村,当地人称之为“堰头”,村名因堰而起。通济堰始建于唐代,经过历朝历代的重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途的古樟群落,古风犹存的民宅,已在潺潺流水声中伫立了一百多年。长满青苔的石桥和古堰,记载着修堰历史的残缺古碑,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她沧桑的历程……面对这一宏伟的古代水利工程,我们不得不惊叹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站在揽胜亭上,任细雨袭面而来,江水奔流西去,我沉浸在这凝重的历史中,要不是大家都喊着回去,我还真有些恋恋不舍呢!
(田晓芳)
7月17日 星期三 阴
也许是因为我们快要离开了,持续的高温炎热天气今天突然转阴,虽然有些郁闷,但却凉爽了不少。根据行程安排,上午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有关领导,下午则启程前往丽水市区。
早餐过后,大家进行了简短的休息和准备工作,随后便分组进行采访。刘月英和我负责采访派出所阮文毅所长。阮所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积极配合我们的采访。他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大港头镇的治安状况以及派出所的其他情况,还拿出一些相关的资料给我们参阅。由于制度的规定,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
下午,小分队成员与大港头镇的领导合影,并请领导寄语留念。傍晚时分,小分队成员向领导辞行前往丽水市区,结束了为期六天的大港头之行。
(张 峰)
7月19日 星期五 晴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绿色浙江”——丽水之行就在今天告一个段落了,接下来的还有后期的总结和宣传报道工作。
回想起这些天里经历的点点滴滴,实在是令我难忘:第一次独立设计调查问卷;第一次亲眼目睹村级干部的民主选举;第一次带着一连串的问号采访重要的领导人物;第一次进农家和农民拉起了家常;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纯朴的民风和富有乡村韵味的迷人风光;第一次较深刻地了解了乡镇政府工作事宜;第一次看到了竹胶板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这么多的第一次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种特别的纪念,我早已将她们记在了心中,深深地埋藏……
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从未和农村走得如此的近,这次就算是我和农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这几天里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农村需要发展,农民渴望发展。他们需要科技,他们欢迎人才。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吧,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