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空气污染-边界层-极端天气之关联及其对中国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兼论大气综合观测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李占清
报告时间:11月23日 下午14:30-16:00
报告地点:智能楼学术报告厅
背景介绍:
空气污染与全球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物。中国作为最大、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两者还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排放是产生空气污染的必要条件,边界层和大气环流影响污染物消散。我国气候变化的以下几个特征与空气污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高温增多、寒潮变少,风速减小,大气变稳,小雨减少、大雨增多、雷暴增强、季风减弱等。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既靠人也靠天。减排已初见成效,但气候变暖不利于污染清除。本报告利用星、地、空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试图理清这些事件和过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此,我们发展了一整套大气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先进观测设备和技术,可观测从地面边界层到大气顶的各种大气廓线、云、气溶胶、微量气体、通量等。这些仪器设备在我们已开展的科技部973全球变化研究、基金委灰霾专项项目和科技部大城市综合观测等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人简介:
李占清,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项目首席、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特聘首席、中美重大合作项目首席。美国《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编辑,欧洲《AtmosphericChemistry and Physics》特邀编辑。当选美国科学协会会士、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会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士(Fellows of AAAS, AGU, AMS)。主要研究领域卫星遥感、大气物理和气候变化,气溶胶、云、辐射、降水,地面与大气环境等。在地球辐射平衡、云吸收、气溶胶直接与间接气候效应、中国环境和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SCI文章275篇,包括Nature(2),Science (3),PNAS(2), Rev.Geophy.(2) 等。SCI论文总引用为14000次,H-index 67。6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研究发现被世界各地媒体报导过万,点击过亿。2004年5月作为美国外裔科学家代表登上了《Science》杂志封面。荣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大气学科最高奖、加拿大公务员最高奖、航空航天协会奖、德国洪堡基金研究成就奖等10多项国际奖。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交流!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年11月19日